本周,一則賀歲電影宣傳短片爆紅,《啥是佩奇》的刷屏表現出大眾輿情對文化影片宣傳溫情,表達愛與關懷的高度認可。 輿情概述 1月17日晚間,一則電影預告宣傳短片《啥是佩奇》在網絡爆紅,講述了一位居住在大山里的爺爺費勁周折給城里的孫子準備新年禮物——“小豬佩奇”的故事,短片關于愛與親情的呈現和折射出的文化底蘊,引發網民思考和輿論熱議。 輿情傳播 圖:《啥是佩奇》輿情傳播走勢圖 (來自眾云大數據平臺) 圖:《啥是佩奇》輿情傳播渠道統計(來自眾云大數據平臺) 圖:《啥是佩奇》網民信息熱詞詞頻統計(來自眾云大數據平臺) 1月17日下午四點,微博用戶“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發布”推出短片《啥是佩奇》。當日晚間,該短片集中在自媒體端進行傳播,微信端更是刷屏朋友圈。加之,明星微博轉發引爆輿論,18日達到傳播峰值,19日熱度居高不下。 阿里的溫情營銷感動輿論,感動網民。短片《啥是佩奇》描述了執拗又不善于表達的爺爺用行動把最好的禮物送給孫子,這份來自親人的用心讓公眾深刻感受到愛的力量。人民網發布文章《啥是佩奇?不重要!》談到:文化代溝固然可以引發歡笑,但也從側面提醒晚輩們“常回家看看”是最大的盡孝。 現象級短片背后的刻意和拙劣引發熱議。有觀點認為短片嚴重夸大了城鄉鴻溝。在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農村信息傳播和文化理解不至于產生此番隔閡,并認為該片消費農村,所謂溫情是城市精英分子的“自嗨”。《新民周刊》發布文章《<啥是佩奇>一夜刷屏,贏在哪里?》就呈現了對該片的吐槽“一樁做作的生意”,稱其過于追求戲劇效果,夸大城鄉差異。 有爭議才有熱度,媒體人的吐槽本身就是短片傳播的推動力。 輿情點評 《啥是佩奇》一夜爆紅的原因有三點:一、情感主題占據傳播優勢。短片的一個重要主題是親情,擁抱親情、呈現溫暖、愛的呼喚、親情關懷則是內容主線。恰逢農歷春節行即將來臨之際,短片的發布更易引起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二、舊瓶裝新酒,勝在內容吸引力。導演并沒有用傳統的語言煽情來博取大家的感性關注,而是配合“啥是佩奇”的懸疑劇情和歡樂樸實的敘事語言,略顯“土味”的詼諧表達,為大眾所接受和喜愛。三、又見流量紅利。“佩奇”形象本身自帶流量,短視頻宣傳手段有較強的可看性,提高了傳播效率。 《啥是佩奇》反映出一定的現實問題,影片爆紅后網民也將目光投向更深層面,比如城鄉文化落差,代際關系中的情感表達,農村空巢老人的孤獨等主題。這不僅僅是社會關注和網友思考的焦點,也展現了大眾輿情的期待心理,如縮小城鄉差距,鄉村振興;回歸家庭和親情,關愛空巢老人等,體現出輿論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媒體和網民對事件接受標準呈現差異:部分媒體觀點質疑影片展示的流行文化傳播效率低的真實性,認為即使在農村,也不可能產生如此大的文化鴻溝。但網民對短片的接受度更高,肯定影片帶來的溫情思考,認為影片在營造喜劇氛圍時,荒誕與不寫實也是情有可原的。